我国跑步经济大爆发 赛事活动问题依然不少
在我国每天都有几十场大大小小的跑步赛事,只要是跑步爱好者,都能找到并参加就在身边的各类跑步活动。参加马拉松,是一名跑步者的终极愿望,举办一场马拉松,是一个城市的渴望。马拉松赛事,赛事举办简单,周期准备时间较短,见效快,参与者众多,报名费、赞助费收入可观,同时赛事可以带动城市的酒店、交通、餐饮、旅游和其他收入。
跑步的人多了,各种跑步活动和赛事也自然火爆,借助空前影响和氛围,跑步活动和赛事组织者很轻易就能召集足够多的参赛者和赞助,马拉松、主题跑、彩虹跑等跑步活动也在我国遍地开花。
据中国田径协会数据截止目前显示:2015年中国大陆共举行马拉松赛事54场,较2014年同期增加了8场,而早在2011年同期,这一数字只是22场;在报名人数上,以2015年杭州马拉松为例,预计一万多人参赛,可报名人数超过2万人,远超赛事实际承载力;去年参加国内马拉松及相关比赛人数大约100万左右人次,而到了今年已经快突破200万人次了。
跑步风潮悄然来临,不仅体现在跑步活动和赛事热闹上,在运动装备上表现更是动力十足。有报告显示,目前全球体育市场平均每年以5%的速度增长,在全球运动装备共计超3千亿美元的销售额中,跑步产业就占据了其中的33%,2014年中国跑步装备的营业总额也达到了3百亿元。
据美国《跑者世界》调查,美国跑步者跑一辈子(45年)的跑步花费:普通花费约为2万美元,中档花费约5万美元,奢侈花费约16万美元。如此平均下来,每年普通花费大约在2千元人民币、中档花费约6千元人民币、奢侈花费超2万元人民币。
广州《新快报》也对广州50名跑步爱好者作了调查,其中有35人在跑步装备上一年的费用在3千元到4千元之间,2千以下的有10人,超过5千元以上的有5人。
面对跑步市场的现状,跑步人群的逐步增多,市场的逐步成熟,呈现越来越专业化和系列化的发展。跑步经济大爆发,带来了扎堆地跑步赛事和遍地马拉松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和谐的问题。比如服务不到位、规则不明确,赛事水平不高、赛事组织不到位等。当然即使是一些知名国际马拉松赛事也不免会被吐槽,何况我国举办的目前还很稚嫩的跑步赛事。
要想举办一次成功的跑步比赛,赛事组织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既要准备一条安全可靠又兼具城市特色的路线,还要合理安排各种服务;而之路线交通就能令现在很多城市头痛,更不说沿途饮料和食品、厕所、医疗服务、裁判、直播、奖品等准备工作也会极大地考验赛事组织。
以2014年纽约马拉松为例,作为国际田联金标赛事,纽约马拉松在起点准备了30200根跑步能量棒、93610瓶饮用水、1850加仑佳得乐运动饮料,60000杯咖啡;赛道沿线设置了2484个流动式厕所、2351个固定公厕和105个残疾人无障碍厕所;提供66580加仑饮用水、2400000个纸杯;70000根能量条;比赛终点为选手准备了56000块奖牌和58000套饮料和点心;100台足部温泉,可供1600人使用;警备人员8200人、23000件可回收工作服和59000个行李袋;交通规则传单425万张和海报5万张。医疗援助方面准备了48个医疗急救站,包括38个心脏电击除颤器、13960磅冰块、18000卷绷带、56700瓶盐分补充剂、300桶凡士林、408只温度计,21430个压舌板,59000片对乙酰氨基酚和534个帆布床。
显然我国国内的马拉松赛事还远远达不到国际同类赛事的高水准,反而时时出现很具娱乐性质的“新闻”。像前段时间沸沸扬扬的“烟台马拉松第一名公超冠军被取消后又被追认”事件,还有前两天的“长城马拉松裁判员威胁选手终身禁赛”事件。引发了一系列的能量吐槽:“‘厕所不够’、‘受伤了让我们自己去医院’、‘长江、长城在我心中重千斤’‘奖牌没有了’”。此类这些与其说是抱怨,不如说期待,期待在我们身边的马拉松不会变成纸面的形象工程,期待我们身边的马拉松真的可以增强城市的美丽,期待我们身边的马拉松真的可以给我们带来运动的快乐。
规则制定不清晰明确,服务意识好坏不齐,赛事水平高低不一,赛事组织水准有待提高等等,仍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跑步热情需求同滞后的跑步活动之间的矛盾。跑步活动和赛事主办不能只从经济层面考量,而应回到赛事本身的全民健身战略上来,更多去为跑者带来服务,带来快乐,回归运动的美好。
- 上一篇: 关于PVC地板为什么比塑胶跑道更环保安全呢? 2015/10/23
- 下一篇:茂名PVC羽毛球场馆悬浮地板+PVC地胶完工 2015/10/23